媒体聚焦-海螺(安徽)节能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 English
    • 中文版
    • 海螺集团
    • 大规模定制平台
    • 创新平台
    • 互联网平台
    首页
    >公司资讯
    >媒体聚焦

    海螺:科学发展转方式

    发布时间:2010-09-10 00:00 来源:

    中国企业报记者  张小梅  张 骅 吴明/文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其本质就是科学发展。多年来,安徽海螺集团公司一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竭力探求发展方式转变,从机制转换、技术创新、战略布局、节能环保和低碳发展等方面,调结构、转方式,从而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的现代企业之路。

    从2005年起,安徽海螺集团公司已连续6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010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150位,中国制造业500强68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76位。9月4日,记者借中国企业500强合肥峰会之际,走近了郭文叁,走近了神秘的海螺。其实,海螺是中国目前少有的管理较规范的企业,其领头人郭文叁也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人,他只知道水泥、利税和企业发展。一部电脑用了10年,一套老班底跟到现在,他的神秘就在于他的低调和企业的迅速强大。海螺的贡献有目共睹,他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据有关材料显示,到今年8月底,海螺已实现利税53.01亿元,占安徽省属企业利税总额的30%以上。仍然是国际上拥有水泥话语权企业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强势企业。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国水泥行业还处在“小水泥”阶段,是一个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海螺的前身仅是一个位居宁国深山里的150万吨小水泥厂,1993年,以郭文叁为核心的企业团队,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以引进和研制水泥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振兴我国水泥行业为己任,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的投入年均都在亿元以上,在近20多年的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史中,几乎每一个技术创新,都有海螺人的身影。

    中国第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国产化示范线、第一条日产1万吨新型干法熟料线、第一个千万吨级熟料生产基地、第一套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通过技术创新,海螺始终保持着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行业领跑者的地位,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更取得了水泥工业技术研发与创新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为了解决高能耗、高污染这“两高”问题,海螺主动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垃圾焚烧处理、城市污水污泥处理等节能装备制造作为新的战略重点,充分展现了其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风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海螺已将这一利国利民的绿色产业,培育发展成为极具增长性的新兴产业。

    5月26日,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菲律宾、日本和中国的九项蓝天奖获奖技术,受邀参加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举行的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周”专场推介活动,安徽海螺川崎工程有限公司 “利用水泥窑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受邀参加,通过上海世博会这一世人瞩目的国际舞台向全球进行技术推广。至此,海螺已把新兴节能装备输出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一极,这也是海螺科学发展转方式的大胆实践。

    战略布局掌控世界话语

    目前,在中国版图上,只要沿着长江逆流而行,凡是有石灰石的地方几乎都有海螺水泥的生产企业,海螺的战略布局从控制资源入手,参与盘活国有资产、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要举措,并通过走向资本市场实现企业全新的发展,从而成为我国少数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话语权的企业之一。

    从1995年开始,海螺先后实施了“跨地区、跨行业发展战略”走出宁国、“T”型战略规划布局华东,并逐步将箭头指向华南地区和启动西部发展战略。

    在发展过程中,海螺先后成功完成了对江西庐山水泥厂等19个企业的兼并重组,盘活国有存量资产30多亿元、各金融机构不良信贷近20亿元。在国际化征程上,海螺集团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品牌出口商。海螺水泥远销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螺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被广泛认同。其“跨地区、跨行业发展战略”、“T”型发展战略、“熟料基地+粉磨站”的“海螺商业模式”,都是企业和行业发展的独特创举。

    为了更好地发展,1997年10月,海螺水泥H股就在香港成功上市,开启了水泥企业在境外上市的先河;2002年2月,海螺水泥A股在上交所成功发行,“海螺水泥”因此成为建材行业首家A股+H股水泥上市公司;2000年,“海螺型材”成功借壳“红星宣纸”上市,并于2002年3月公开增发A股成功……自1997年上市以来,海螺从资本市场上获得了140多亿元的资金,为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战略”和“T”型发展战略提供了充实的资金。

    新兴产业成重要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海螺集团在多年的市场检验中得到了发展,在此基础上,海螺集团顺势而为,引进日本川崎先进的余热发电技术,结合海螺的工程设计、设备成套能力、项目实施能力和调试运行经验,并与川崎成套设备工程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安徽海螺川崎工程有限公司和安徽海螺川崎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发展节能新兴环保产业。

    2009年,海螺川崎公司已开发出钢铁烧结机余热锅炉,并成功应用于首钢、唐山钢铁公司和承德钢铁公司的烧结机余热回收,上述三公司10台烧结机共3套余热发电机组正在紧张施工中,装机容量61兆瓦。

    据了解,锅炉、立磨、预热器等装备制造产业已形成产业化。海螺川崎节能公司从2007年开始进行余热锅炉等节能设备制造以来,目前已有110套余热锅炉投入运行,并已开发出不同规格的锅炉产品,涵盖了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PH、AQC两大系列,9种规格锅炉产品,有力助推了余热发电技术的推广。

    作为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环保产业的有益途径,海螺集团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研究和开发项目即将投入实际运行。该技术可有效解决中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大量占用土地、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为中国城镇化建设探索出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目前,海螺在铜陵市实施的这一项目,日处理垃圾可达600吨。目前,节能新兴环保产业技术正在向国际输出,并成为海螺新的发展极。

    深化改革激活发展动力2003年,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海螺圆满完成了企业改制工作。改制方案经2002年9月27日省长办公会和12月23日省委常委会讨论,由省政府以皖政秘[2003]40号文件批准。

    改制后,省政府持有集团51%的股权,仍然保持国有控股地位;海螺员工为受让省政府转让的股权,经省经贸委皖经贸企改函字 [2002]991号文批准,用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和工效挂钩的工资结余,设立了海创公司,由海创公司代表 7758名员工持有集团49%的股份。改制后实行了全员身份买断,打破了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界限,活化了用工机制、分配机制,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改制后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去年7月,安徽省清产核资工作领导组抽调160多人,对海螺集团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及财务延伸审计工作。根据清产核资机构出具的《海螺集团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截止到2009年5月31日,海螺集团股东权益比2002年9月30日改制前增长了12.22倍。其中,国有股权评估价值比2002年9月30日改制前增长了14.84倍。实践证明,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职工得到了实惠,政府得到了资金,企业改革发展符合中央和安徽省委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政策要求。

    科学发展创新企业组织

    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认为,“海螺水泥自上市以来,不单单从资本市场上获得了巨额资金,更重要的是引进了上市公司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恒动力。”

    海螺集团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与健全的规章制度,但几乎每年都在进行管理制度创新,每年都要新制定一部分规章制度、修改一部分原有的管理制度、淘汰一部分过时的管理制度,使规章制度在企业经营和改革创新中始终起着引领、调控、协调、监督、约束的作用。

    针对集团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兼并与新扩建的企业文化和制度与海螺集团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海螺集团不失时机地将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理念融入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企业,使远离总部的各子公司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规章制度都纳入海螺集团的运行轨道中,形成了统一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是相似的,都拥有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管理着近500亿元资产、1.2亿吨庞大产能和4.5万名员工的海螺集团,总部员工非常少,却担当了战略制定、政策指导、市场引领、宏观调控、选择考核经营者等职能,其卓越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一致公认。国家建材局原局长王燕谋对海螺管理层评价道:以郭文叁为首的领导班子很优秀,具有前瞻性、进取心、创造性,并且很团结、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为行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而奋斗。


    友情链接: